血色非洲。
1994年,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同年,皮特·雨果(Pieter Hugo)高中毕业,18岁。
12岁时,他拥有了人生中第一部相机;20岁时,他决定做一个职业摄影师。
1976年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中上阶层家庭的皮特·雨果,今天已经成为南非后种族隔离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摄影师,也是拍摄非洲最具识别度的摄影师之一。
他为《纽约时报》《纽约客》《Zeit》《Le Monde》等媒体定期撰稿,作品被碧昂斯等人在自己的MV中引用。他获奖无数,并在MoMA、MET、Foam摄影博物馆等最负盛名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
之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如此大放异彩,原因可能是源自他强大的原创性美学——通过使用中画幅和大画幅相机,皮特·雨果将非洲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现实以一种超现实感和高清晰度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成名作《1994》拍摄于卢旺达和南非的村庄——前者仍处处可见种族灭绝的后遗症,后者则至今未彻底摆脱种族隔离的阴影。然而,摄影师非常规地将两地的儿童置于自然背景中,仿佛是表达一种不忍,又仿佛为了表达一种寄托:在自然中,苦难也许会减轻它哀恸的重量。
2007年,他发表了自己最负盛名的系列作品《鬣狗和其他男人》。牵着非洲鬣狗——一种胆敢围攻并杀死狮子的猛兽的那些男人不仅卖艺谋生,也充当收债人的角色(面对他们试问谁敢不还钱?)。那是尼日利亚的奇观,也是非洲粗粝底色的另一种见证。
2008年,受在尼日利亚旅行时看过的电影的启发,皮特·雨果拍摄了另一著名的系列《Nollywood》,呈现了在好莱坞、宝莱坞之外,尼日利亚“诺莱坞”光怪陆离的一面,同时将非洲历史和现实中的血色暴力以隐喻的方式呈现在作品中。
他拍摄加纳的电子垃圾场(《永久的错误》),拍摄津巴布韦和南非边境的小镇Musina(《Messina/Mussina》),拍摄南非的社区和自己的家人朋友(《眺望一边》),将镜头对准那些“外表让我们侧目而视”的对象——盲人、白化病患者、老人……
有评论说,皮特·雨果的作品”满足了我们的窥视欲,让我们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去看的细节上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及观想人的身体缺陷、不完美和多样性”。
不过,艺术家自己却说:
作为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找到自己合适位置的游离者,他说:“摄影给了我一个借口,让我真正走出去,参与到其中,我认为这就是好的摄影。这归结为与世界的接触。”
2016年,皮特·雨果也拍摄了北京并将影集命名为《宽面汤》,探讨在社会规范和社会压力下如何表达个人身份。
他最近的作品是在墨西哥拍摄的《La Cucaracha》(意为蟑螂)。
👇
1994
The Hyena and Other Men
Nollywood
Looking Aside
Flat Noodle Soup Talk
La Cucaracha